因为蝉的象征意义来自于蝉的生命周期:它最初是幼虫,后来成为地上的蝉蛹,最后变成飞虫。蝉一生以露水为生,是高洁的象征。古人对蝉的评价很高,最早形象始见于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铜器上,然后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,人们又总把一个琀蝉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护和永生。古人认为这样可以使人的精气不会外泄,尸身不会腐烂,希望死后能像蝉那样高洁、蜕变,以求来世再生。

从商代造型生动、形象逼真的玉蝉到汉代简练八刀、丧葬晗蝉,从唐宋承前启后、花样翻新的玉蝉到明清仿古写实、形神毕肖的玉蝉佩饰,皆彰显了国人不仅推崇美玉,而且对蝉情有独钟。仔细想来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:
首先,蝉能脱壳再生。是生命延续不断的象征。初冬入土,来年夏季幼虫从土中钻出,羽化成蝉,栖息于丛林树干之上,“长风剪不断,还在树枝间。”古人死后,口中含蝉,多少寄托了希望像蝉那样能够再生的愿望。
其次,蝉不食人间烟火,古人谓之:“饮而不食者蝉也”。人们佩戴蝉则意在表现佩者的廉洁脱俗,高雅清逸,不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品质。
再次,蝉还是一种候虫,每年到庄稼蓬勃生长或成熟之时,必鼓翅长鸣,北魏贾思勰的《齐民要术》载:南方有“蝉鸣稻”七月熟。汉代亦有“蝉鸣黍”的记述,可见蝉还是农业丰收的希望呢!
时至今日,人们佩玉蝉于腰间称“腰缠万贯”,悬于颈上曰“一鸣惊人”,企盼吉祥富贵,带来好运。这大概是现代文明对玉蝉的最高褒奖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