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欢迎您光临鼎尚艺术 工艺师联系电话 18826440093

古玻璃之美两千年前的鼎盛气象

西方玻璃起源早于中国,华美珍贵的玻璃是最受欢迎的贸易品之一。在中国古代玻璃遗存中,明显可见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与交流。如蜻蜓眼玻璃珠饰、喇叭形耳珰、复杂工艺的珠饰、吹制成型的瓶罐等,这些古物可以窥见世界玻璃文化的传播之路:从两河流域至埃及文明、从古罗马帝国到伊斯兰文明、从威尼斯的精美到波希米亚的变革……中西方出土的玻璃件基本可相互印证。

然而,中国古代玻璃发展有别于西方的实用器皿路线,往往被作为帝皇贵族的珍宝赏玩,与金玉宝石饰品同等功用。在中国,除器皿类外,珠饰、耳饰、佩饰、发饰等玻璃饰品是发展主线。比如,最为人熟知的战汉玻璃珠管、汉晋玻璃耳珰、宋元玻璃簪钗、明清玻璃佩饰等,发展脉络极为清晰。可以说,珠宝饰品是中国古代玻璃的发展主导。

必须指出一点,中国古代铅钡玻璃饰品的成分与外观皆与西方钠钙玻璃不同。相较之下铅钡玻璃似玉般温润内敛,钠钙玻璃则透明鲜亮;国产古玻璃造型简练、纹饰饱满规整,西方古玻璃则更显圆浑、粗犷。这与国人崇玉的风尚息息相关。许慎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玉,石之美者,有五德。润泽以温,仁之方也;勰理自外,可以知中,义之方也;其声舒扬,专以远闻,智之方也;不折不挠,勇之方也;锐廉而不忮,洁之方也。”先人赋德于玉,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。战汉时期是中国制玉史的顶峰,也是古代玻璃的鼎盛期,“君子比德于玉”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创造。战国以降,仿玉成为历代传承最直观的表现,比如经典的玻璃璧环玻璃剑饰玻璃组佩等。

1929年,曾任教多伦多大学考古学系的传教士怀特先生(Winter.W .C)在河南集市偶然收购的战国玻璃珠,经专家检测后发现含有大量铅钡成分,异于同期的西亚玻璃系统。这一发现推翻了古代中国没有玻璃生产的论断,一段尘封两千多年的记忆被慢慢唤醒。受欧洲及日本学者的影响,自上世纪60年代起,国内有学者开始关注古代玻璃。随着国内地产业的快速发展,也有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。

近几十年的考古研究资料与国内多位专项收藏家的热心帮助,是我收藏研究古代玻璃的捷径。经过多年大量的古代玻璃实物揣摩,历朝历代的甄别、各省各地的筛选,我慢慢理清了中国古代玻璃的发展历程,也更深层次领略到它的魅力所在。

发布时间: 2023-07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