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欢迎您光临鼎尚艺术 工艺师联系电话 18826440093

西汉时期出土的琉璃葬具

西汉墓葬中的琉璃璧数量降低,且大多出在身份较高的墓葬内,但是其他的琉璃制品则不少,尤以片状琉璃琉璃质的琀蝉、琉璃质玉握等较多,此外还有耳珰、带钩、珠饰等。其中与本文相关的则应属片状琉璃制品。

目前的考古资料显示,以小型的片状琉璃组合作为贴身葬具,大约始于西汉中、晚期。西汉至新莽时期,片状琉璃制成的葬具可分为三大类,分别是琉璃玉衣与面罩(或玉衣套)、琉璃温明以及海昏侯墓所出土的琉璃席。由于这三种葬具都贴近尸身,从外形、制作方式与使用方式等迹象来看,可能与“玉衣”相似,其形成与使用也或许与玉衣制度相关。以下先分类论述。

1.琉璃玉衣与面罩
目前确定出土琉璃玉衣与面罩(或琉璃玉衣套)的墓葬有西汉中晚期的山东五莲张家仲崮汉墓、河北邢台南郊西汉墓、扬州妾莫书墓、新莽时期的扬州宝女墩新莽墓M104,新莽时期的西安财政干部培训中心汉墓M33等。此外,大英博物馆、香港的关善明博士、加拿大多伦多的波尔·辛格博士、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等也藏有疑似琉璃玉衣或面罩的片状玻璃。

这些琉璃片的形状多样,矩形最多,其次有三角形、梯形、圆形等,与目前出土的玉面罩、玉衣类似。矩形琉璃片又可分大小两种,尺寸多在5厘米×4.5厘米之间,厚度则在0.3厘米至0.5厘米之间。以科学发掘的五座墓葬来看,这些墓葬出土的琉璃片从19片至600片不等,似可分为数量较多的琉璃玉衣与数量较少的琉璃玉面罩(或琉璃玉衣套)两类。可能属于玉衣者,目前仅有出土600多片琉璃片的扬州妾莫书墓。此墓属西汉晚期大型木椁墓,出土龟纽银印,墓主身份可能为大贵人、长公主一级,是山阳王陵的陪葬墓之一。可能属于琉璃面罩或玉衣套者,有山东五莲张家仲崮M4、扬州宝女墩M104、河北邢台南郊西汉墓、西安财政干部培训中心汉墓M33等。这些墓葬出土的琉璃片数量从19片到200多片不等,应无法构成玉衣。

2.琉璃温明
“温明”在文献中仅见于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(霍光葬)东园温明,皆如乘舆制度,”服虔注:“形如方漆桶,开一面,漆画之,以镜置其中,以悬尸上,大敛并盖之。”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专家孙机先生率先辨识出考古出土的温明。2017年发现的青岛土山屯汉墓中不仅出土一具琉璃温明,还在遣册上列有“玉温明”一项,其外形确如服虔所注。

发布时间: 2023-07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