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色玻璃是指单一色彩的玻璃。
单色玻璃有“涅玻璃”与“亮玻璃”之分,“
涅玻璃”是指不透明玻璃,“
亮玻璃”是指透明玻璃。雍正朝《清档》中的一段记载为我们提供了
康熙朝单色玻璃品种的些许线索:
雍正三年,玉作。十一月初六日,首领太监程国用持来,雨过天晴刻花套杯一套,十二个。雨过天晴素套杯一套,十二个。说太监杜寿传旨,着查问,钦此。随查得雨过天晴刻花套杯系广东匠人程向贵做的,于康熙四十八年正月初八日丁皂宝呈进的。进的雨过天晴素套杯系家里学手匠人周俊做的。于雍正二年十月二十八日丁皂宝呈进的。海望回过怡亲王谕,做杯匠人今在何处,随问丁皂宝处。丁皂宝来说,广东匠人程向贵、周俊二人于康熙五十四年四月交巡抚送去迄。于本日,首领太监程国用将雨过天晴杯二套仍持去,交太监杜寿迄。
清宫的玻璃制作除了主要在玻璃厂完成,内务府造办处的杂活作、玉作、珐琅作也参与制作。从这段雍正三年玉作的记录中可知,至迟在康熙四十八年(1709),造办处已经可以生产“雨过天晴”色玻璃套杯。除了以上《清档》记载,《苏州府志》也记录了康熙帝以玻璃器赏赐臣工的事件。康熙四十四年(1705)玄烨巡幸江南时,至苏州接见江苏巡抚宋荦,并赏赐了玻璃鱼缸一个、洒金蓝玻璃瓶两个、蓝玻璃盘一面、黄玻璃小盘十面、蓝玻璃瓶两个、
蓝玻璃花笔筒一个、蓝玻璃座蓝玻璃水丞一个,共18件玻璃器。说明这时的单色玻璃至少有蓝、黄等颜色,并能大量制作小盘,甚至是烧制难度较大的瓶、鱼缸等陈设器以及笔筒、水丞等文房用品。
从以上零星的文献记载可知,在康熙朝玻璃厂刚刚建成的十年间,清宫已至少生产出蓝、黄、“雨过天晴”等颜色的单色玻璃器,而实际的颜色种类应当更多。在公私收藏中,尚可见透明无色、豆绿色、大红色、西瓜水色等诸色带款玻璃器,皆为康熙朝精品。如北京故宫珍藏的一件无色透明玻璃水丞,质地匀净,有仿水晶的效果。水丞带盖,削肩、阔腹、平底,盖上磨成六角形龟背纹,腹部饰下垂的尖状花瓣,器底正中阴刻“康熙御制”双行篆书款。这件水丞是北京故宫藏康熙款玻璃器的孤品,它既是一件单色玻璃,也是一件磨制玻璃。又如香港收藏家李氏珍藏的“西瓜水色”玻璃水丞,圆口,斜肩鼓腹,呈鱼篓状,平底,器底正中阴刻“康熙御制”双行篆书款。
水丞的颜色宛如熟透的西瓜瓤,红润明亮,晶莹剔透,故称“
西瓜水色”。此水丞色彩鲜艳纯正,造型别致,手感沉重,款识与上述北京故宫藏无色透明玻璃水丞字体完全相同,且均用砣玉方法碾成文字。又英国布里斯托尔市立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的一件豆绿色玻璃水丞,通体呈圆球状,顶部开一圆形小口,小平底,器底阴刻“大清康熙年制”三行六字楷书款。这种造型的水丞制作一直延续到雍正时期,如北京故宫收藏的“雍正年制”款黄色玻璃圆球形水丞,造型与本品一脉相承。又如笔者在一位私人藏家处曾见一件“康熙御制”款透明红色玻璃鼻烟壶,小口,束颈,扁圆形壶体,椭圆形底足。壶身一面刻花卉蝴蝶纹,另一面刻梅花纹,精巧别致。
除了上述带款器物外,北京故宫收藏一件无色透明玻璃十二棱大罐,直口,丰肩,敛腹,罐身饰12道凸起的棱线,外底心内凹,有明显脐痕。此罐的颜色、质感与上述北京故宫收藏的无色透明玻璃水丞相同,都有“反碱”现象,且二者的装饰风格都带有强烈的西方色彩,应与康熙时期任职于玻璃厂的西方传教士有关。据此推测,该罐亦应为康熙朝
单色玻璃的代表作。